一、單位簡介
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儀器儀表研究所始建于1958年,主要從事海洋環境監測領域的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及相關成果轉化;開展國內外科技合作交流;建設海洋監測科技創新平臺,面向社會提供公益服務;承擔相關專業研究生培養任務。
2019年6月,以海儀所為依托成立齊魯工業大學海洋技術科學學院(以下簡稱“學院”),學院立足國家“海洋強國”和山東省“海洋強省”重大戰略需求,整合利用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優質教育資源和海儀所優質科研資源進行建設,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為指引,秉承“科教相長、研產相助”的建院理念,充分踐行“院所一體、科教融合”的發展模式,培養海洋技術領域創新型、精英型高素質人才。學院現有海洋技術專業本科生40人,依托研究所現有控制科學與工程專業研究生27人。
海儀所編制442人,現有職工270余人,具有高級職稱100余人(其中二級研究員6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4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4人,泰山學者攀登計劃專家1人,泰山學者特聘專家2人。獲批山東省優秀創新團隊。柔性引進院士1人,“長江學者”、“國家杰青”2人,“萬人計劃領軍人才”1人。1人獲國家“政府友誼獎”,4人獲“齊魯友誼獎”。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 |
![]() |
以海儀所為依托,建有國家海洋監測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海洋儀器裝備國際聯合研究中心、國家海洋監測設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和國家海洋高技術領域成果產業化基地4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山東省海洋監測儀器裝備技術重點實驗室和山東省海洋監測設備工程實驗室2個省級平臺;山東省科學院海洋光學重點實驗室1個校(院)級平臺。通過了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和國家認監委的海洋計量認證。
二、崗位需求信息
學歷學位 |
人數 |
所需專業 |
研究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5 |
海洋科學 |
物理海洋學,海洋化學,海洋地質,海洋生物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海洋生態學,水環境遙感 |
博士研究生 |
7 |
儀器科學與技術 |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光電檢測技術,自動化,嵌入式系統,生化要素光電檢測分析 |
博士研究生 |
5 |
控制科學與工程 |
非線性系統控制,計算機視覺、圖像識別、水下成像等方向 |
博士研究生 |
8 |
聲學,水聲工程 |
水下聲場建模與特征分析,水下目標探測,水聲矢量信號處理,水聲通信,海底地震波檢測,流體與聲學交叉研究 |
博士研究生 |
8 |
光學;光學工程 |
激光探測技術,光學遙感,激光光譜,激光器研發, |
博士研究生 |
5 |
電子科學與技術 |
電路與系統,嵌入式,FPGA,電磁場與微波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5 |
測繪科學與技術 |
海洋光學,微波遙感、數值模擬,海洋大數據,GIS智能時空分析 |
博士研究生 |
3 |
機械工程 |
機電液一體化的設計及應用研究,現代傳動與控制技術,系統設計 |
博士研究生 |
2 |
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設計制造 |
船舶水動力學分析,海洋結構物系泊受力分析 |
博士研究生 |
2 |
材料科學與工程 |
金剛石、熱電薄膜材料制備與應用,基于新材料的電化學高級氧化污水處理技術,熒光傳感器 |
博士研究生 |
2 |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 |
海洋數據平臺開發,智能算法 |
博士研究生 |
2 |
化工過程機械/ |
流體機械/化工過程裝備設計及優化,流體機理及及控制研究,高效水下推進器研制,泵設計與優化等 |
博士研究生 |
2 |
生物學 |
微生物檢測、生物監測技術 |
博士研究生 |
2 |
信息與通信工程 |
通信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無線電物理,光/電磁散射與傳播 |
三、招聘崗位及條件
A類博士:近5年以第一作者(含導師為第一作者本人為第二作者,下同)或通訊作者發表本學科方向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被SCI全文收錄一區2篇及以上或二區4篇及以上或三區6篇及以上,人文社科類被CSSCI全文收錄6篇及以上或被SSCI全文收錄三區及以上1篇及以上);或世界前100名高校(參照最新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博士畢業生;或獲得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特別資助的青年學者;或與上述人員水平相當者。
B類博士: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本學科方向一定數量的學術論文(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被SCI全文收錄一區1篇或二區2篇及以上或三區4篇及以上,人文社科類被CSSCI全文收錄4篇及以上);或世界前200名高校(參照最新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博士畢業生;或在世界前100名高校(參照最新泰晤士報世界大學排名和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從事博士后研究1年以上的青年學者;或與上述人員水平相當者。
C類博士:學校教學科研急需的具有較大發展潛力的優秀青年博士。
四、待遇與支持條件
A類博士:準聘期內享受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工資待遇,提供30-50萬元的購房補貼;提供科研啟動經費,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30萬元及以上,人文社科類5-15萬元。
B類博士:準聘期內享受副高級專業技術職務工資待遇,提供10-20萬元的購房補貼;提供科研啟動經費,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類10-20萬元,人文社科類5萬元。
C類博士:提供6萬元租房補貼,視情況提供一定數量的科研啟動經費。
五、聯系方式
聯系人:李老師
聯系電話:0532-58628816
接收簡歷郵箱:rs@sdioi.com,郵件主題以:“姓名+應聘崗位+學校+專業+學歷+高校人才網”命名。
地址:青島市嶗山區苗嶺路37號 17樓人事處
![]() |
![]() |